联系电话:0754-86897548    微信号:sacatv    QQ:1967900900    电子邮箱:sacatv@163.com

关注​​深澳息
了解更多本地人文&地理&历史
www.shenao.cc
揭秘南澳岛中元普渡的“拜门口”习俗
来源: | 作者:shenao | 发布时间: 2014-09-19 | 544 次浏览 | 分享到:
普渡是鬼魂崇拜的主要表现形式,应该说是一种民风民俗。“普渡”原是佛教的术语,意为广施法力,使众生遍得解脱。

       普渡是鬼魂崇拜的主要表现形式,应该说是一种民风民俗。“普渡”原是佛教的术语,意为广施法力,使众生遍得解脱。早在汉代之前,中国就有“上元”、“中元”、“下元”三个节日,中元在七月十五,是祭祀祖先的节日。

       西汉末东汉初,佛教传入中国,魏晋南北朝时迅速发展,佛教中的“目连救母”的故事传播开来。由于目连救母的传说与中国传统的孝道精神和祖先崇拜不谋而合,故很快被人们所接受。经南朝梁武帝的提倡,以目连救母故事为中心的佛教盂兰盆会与中元节合而为一,并逐渐取而代之。

        乾隆版《泉州府志》载:“中元祀先,寺观作盂兰会,俗名普渡。农历七月十五的“鬼节”,又称“中元节”或“盂兰盆节”。关于鬼节的传说很多,到了鬼节,大家会普度、放水灯、跳钟馗、抢孤。中国人相信,人死後会变成鬼魂,悠游于天地之间。

        中元普渡祭拜无子嗣的孤魂野鬼,让它们也能享受到人世间的热忱,是中国传统伦理思想“博爱”的延伸。而结合目连救母的故事,亦有助於孝道的宣扬。因此,中元节是可说一个具有正面意义的节庆。

        自古至今,南澳以打渔为生的海民居多,每逢中元节普度时,各家各户都会在门口摆设长长的供桌,摆上丰盛的菜饭以及其它的食物等,每盘菜上都要插上一枝香,并插些“海利第一”、“出海平安”、“一帆风顺”等小旗帜,俗称“拜门口”祈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