联系电话:0754-86897548    微信号:sacatv    QQ:1967900900    电子邮箱:sacatv@163.com

关注​​深澳息
了解更多本地人文&地理&历史
www.shenao.cc
深澳慈济善堂创始人释澄源法师
来源: | 作者:shenao | 发布时间: 2011-11-28 | 82 次浏览 | 分享到:
俗家是南澳岛深澳乡,姓陈名居,身材肥壮,绰号“肥 居”。1938年在潮音寺内创建“慈济善堂”,并主持善堂事务 至1945年。为深澳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。

          释澄源(1878 - 1960)
       俗家深澳镇。姓陈名居,清末秀才、稿公,富文才,善书法。民国初经商(开荣美米铺),任本乡商行财副。后被海盗绑架,被释放后即看破红尘,遁人空门。51岁出家叠石岩,任过潮州开元寺副寺、南澳岛潮音寺住持,修建岛上雄镇关黄檗祖庭并任住持。举家四僧尼,即本人及其妹陈乌鬃(释演妙)、第三子陈书鹏(释弘祺)、女儿陈会(释妙理,驻锡新加坡),实属罕见。
       1938年在潮音寺内创建“慈济善堂”,并主持善堂事务至1945年。为深澳人民做出了重大贡献。1960年农历九月十九日圆寂于潮州开元寺,享寿83虚岁。
 

1938释澄源书“慈济善堂”

慈济亭匾额“慈济善堂”1938年释澄源书(1955年破除神庙时由社友林二婴收藏。1985年善堂恢复时送归善堂)。

 

 

慈济海岛功德著
——释澄源法师传

  释澄源法师(1878--1960),是驻锡新加坡著名尼师释妙理之父。虽是半路出家,但这位清末稿公,文化素质高,任过潮州开元寺副寺、南澳岛潮音寺住持,修建了岛上雄镇关黄檗祖庭并任住持,创立慈济善堂而善积显著,留下墨宝于世,是个有作为的比丘。

 他与夫人游庆福(1882--1970, 30多岁起持斋,皈依南山寺潮阳县人尼师),生三儿二女:儿书番(1898--1935)、书铨(1908--1925)、书鹏(1913--1940),女环珠(1917--1945,嫁严鑫,生女越年病故)、芝贤(即释妙理,1915--1970)。举家四僧尼,即本人及其胞妹陈乌鬃(释演妙,1895 --1986)、第三子陈书鹏(释弘祺,俗子陈东作)、女儿陈会(释妙理),这是罕见的。

 俗家是南澳岛深澳乡,姓陈名居,身材肥壮,绰号“肥居”。因开设“荣美米铺”(兼开办邮政),故外号也叫“荣美师”。是清末秀才、稿公(秘书),富有文才,写得一手好书法。清朝政府被推翻后,就改行到乡中光祥商行当财副(会计)兼开米铺于贵丁街。1929年一天夜里,饶平县大港所内的海贼,来敲米铺门,假说:“开门呀,有邮政公事。"陈居不知是计,开铺门,遂与17虚岁之第三子陈书鹏,一起被缚,押往贼船。陈居妻子游庆福等闻讯,雇人到大陆探听下落,方知被囚所内。由亲戚阿杰(陈居胞妹之子)去向贼说个情,贼要每人200个龙银赎金。家人四处借钱,才凑足200个龙银去赎人。贼说赎金不够,只能放一人。陈居说:“我老了无用,先让儿子出去。"陈书鹏先回岛。约半月后,家人卖掉米铺,再借钱共获200个龙银,去赎陈居出来。陈居返岛后,见世道匪贼横行,民无宁日,遂看破红尘,返乡即入陈氏祠堂拜公祖,不入家门,就直奔附近山中叠石岩削发为僧,礼原就相识的释纯保(约1866--1936,饶平县洲人,俗姓林,另一说姓麦,号欣西)为剃度师,取外字澄源(澄与定同辈),法名心如,为开山祖仁智大师黄檗法裔。其妻、两女闻他出家,便一起登山到叠石岩,去要求他返家,他却已削发在诵经,决意人空门,毫不动摇。 1930年至1933年,因参拜师、岩住持释纯寂(1891 - 1940)常外出,而由他代住持。1936年至1938年初,任潮州开元寺副寺。

 他具慈悲之心,扶危济困,消灾解难,善举突出。1938年,日寇侵占南澳岛,禁海封山,水运断绝,百姓生路全无。时为深澳乡潮音寺住持的澄源师,目睹惨状,商之善人刘砺三(今刘文星之祖父)等,共同弘扬释大峰祖师慈悲济世精神,在寺内创立民间慈善组织“慈济善堂”,亲题此四字,铸铜章供善友悬挂鼓励。为筹资行善,他利用本人善文能书而名重古镇的有利条件,与善人一起向伪官申明道理,迫使他们不得不对各寺庵所抽财产拿出一半,作为筹办善堂基金。善友130人,分成4支义务掩埋队,为穷人收尸埋骨。每年农历6月初1日,定为“收骷骨日”,到荒野海滩捡收白骨(此善举延续至今)。自此,深澳乡无暴尸露骨之象。他又写信到新加坡妙音觉苑,委托女儿释妙理住持,募捐钱物来支持善举,故多次幸获深澳籍华侨李鸿堂先生慷慨乐捐,后又获陈氏捐助二澳村荒地一片辟为义冢。于是,善堂施棺、赠药,数次赈米救饥,做了大量善事。 1943年,增辟大石牌、屿仔头两处义冢,时逢饥荒年,收尸近千具,并联络汕头国际红十字会来救苦救难。 1947年霍乱流行,乡里病死者众,高峰时1个月中死10多人,全年死近百。他出资请为民治病,又靠释妙理尼师提供大多数经费,率社友100多人,并在俗家孙子陈东作等协助下,施棺埋尸。法师善举,大受民众称颂。该善堂于1991年至1998年在校场村重建一新,继往开来,行善救贫。法师“慈济善堂”4个优美的楷书墨宝牌匾摆于堂内,供后人敬慕。他撰书的以“慈济”为冠首的妙联:“慈怀接物无异称佛作祖,济世利人普皆以公为师。”墨宝惜已失落。

 他为保护、修建雄镇关黄檗潮汕祖庭也作出重要贡献。 19465月起,释妙理尼师从新加坡回岛住3个月。他动员她出资,修建了雄镇关祖庭,请潮安县浮洋泥塑师来塑十八罗汉立在关顶上,并筑大厅、喷水池、引水道等。

 他常诵《观世音菩萨经》,念《大悲咒》。

 他善于撰联、书法。 1928年;叠石岩住持、一方名僧释莲禅(饶平县黄冈镇人),圆寂终年91虚岁,时有3位刚出家徒孙(其中有释澄源)各51虚岁,澄源师便撰出一副奇妙挽联:“归去老僧九十一,新度沙弥百五三”。他手抄《法华经》(幸存)、《圆觉经》(已失)等,楷书妍丽。 1966年约6月,其徒释弘歉(1925一健在),见“文革”政治风暴来临,趁着释妙理尼师来京治病后抵汕,为避政治狂潮而急于返新加坡之际,把手中珍藏的师父手抄本《法华经》一部6本,托她带出国去保存,庆幸成功而避过劫难。 1990618日,释妙理徒弟、新加坡妙音觉苑当家释达清等13位尼僧、居士,敬请旅泰澄海县籍高僧释纯果,一起专程来南澳岛举行聚福庵(释妙理祖堂)重建落成典礼时,也带回澄源师手抄《法华经》复印本数部赠庵,澄源师俗家之孙陈东作居士索取一部,至1998年中秋后3天,参加雄镇关黄檗祖庭重建竣工典礼时,转赠住持释弘歉珍存。它系吾潮佛教文化一宝。

 1960年农历九月十九日,以吉祥睡安然示寂于自195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