南宋皇室在深澳的传说
南宋末年,元军攻陷福建建宁府之后,在陆秀夫张世杰等大臣扶持下的南宋小朝廷,就开始了逃亡的路程,君臣众人匆忙从福建西出泉州,走厦门入潮州。途中君臣将士曾在南澳集训,因此留下了云澳宋井,青澳陆秀夫墓等历史遗迹和许多神奇的传说。在深澳,也有关于南宋皇室的传说。
一、龙潭水深正清甜
却说南宋君臣一行,乘舟来到饶平红螺山海面时,南望海外,只见苍茫之间山脉蜿蜒,群峰巍峨。陆秀夫急忙打开海舆图,看到图中标示的南澳,料想必是海外一个险要可守之地,在禀告杨太后和幼帝后,即命舟师向海外群山方向进发。

经过大半天的航程,舟师越过深澳(古称井澳)乌岩头,驶入一处浚深水道,终于靠近深澳的白沙湾海面。此时,暮色苍茫,群山如黛,君臣将士只得上岸安顿。
天亮之时,陆秀夫站在白沙湾的沙滩上,眺望深澳湾,只见弧形山脉环抱着大海,海面一平如镜,海中岛屿有如屏障。脚下的沙滩犹如一弯新月,一条溪流从山谷深处潺潺而下,清澈的溪水漫过沙滩,融入大海。多么优美的景色啊!怎奈后有元军追击,胸中不免嗟叹。
欲想屯兵,必选高处。陆秀夫只得催促众人,顺着山谷向上攀登。山路崎岖,幼帝和杨太后不胜跋涉,途中见到溪流清澈,急忙停下饮水。后来,井澳人们就把宋帝饮过的水坑称为“龙潭”,这条溪流就称为“龙潭坑”。
也有相传龙潭坑是因其峰顶建皇帝行宫而得名。清齐《南澳志艺文》四十九页就有诗《龙潭坑》曰:“峰顶建龙宫,澄潭海气通。闻能驱旱魃,立可招丰隆。笛奏风迎晓,珠腾月在空。此山如伏虎,际会想英雄。”
后来,在深澳建城设镇后,每逢大旱之年求雨,城中士绅皆应沐浴更衣,前往龙潭取来圣水,以供祭拜求雨之用。南澳八景中之“龙潭晓月”,也出自此龙潭坑中。
二、后花园中宋茶香
却说宋帝君臣攀上龙潭峰,这时清风徐来,只见峰顶浮云缭绕,山间杂树繁花,真是人间仙境。杨太后欣然道:”此地真像皇宫的后花园啊!”急命众人歇息,并叫下人送上茶水。陆丞相苦笑道:“太后啊,茶叶都用完了。”杨太后无可奈何,叹了口气,转头望向高处。这时,只见前面一棵树很奇特,其叶三指开阔,周边呈锯纹状,酷似茶叶,极为鲜嫩。太后眼睛一亮,手一指,道:“那不是茶树吗?”陆丞相也有同感,急忙命人摘下树叶浸泡。不一会儿,手下把盖杯送到幼帝和太后跟前。幼帝打开杯盖,只见杯中水呈金黄色,两三片叶子在热气中摇曳着,喝一口,一股清香直沁心脾。幼帝赞道:“好茶!好茶!”又道:“这茶树要好些护养。”后来,人们就将南宋皇室泡茶用的野生茶树,称之为“宋茶”,宋帝君臣驻跸的地方,从此地名就称为“后花园”。
清齐《南澳志艺文》四十九——五十页载:“果老山产九节茶,又名宋茶,以宋帝泊井澳时饮之也”。并有诗记:“宋室消沉不计年,君臣节概寄茶烟。一腔苦思悲阳九,两腋清风赴大千。野竹干霄空复尔,仙蒲依涧自相怜。武夷佳种能同否?好江流细细煎。”现在,“宋茶”已成为深澳后花园村的一个无公害茶叶的优良品牌。
相传,后花园村先有余姓聚族而居,但老是人丁不旺。后来,族中长者就请高人来看风水。那位高人说:“这里应杂姓而居才好,取皇室后花园单花独枝难养,百花齐放更佳之义也”。余姓人大悟,后来才有卓姓、吴姓等户搬来落户。后花园村也渐渐才人丁兴旺起来。另外,后花园村的女孩子特别漂亮,据说是因从小住在皇室花园,并自幼喝龙潭溪水之缘故也。
三、果老山畔满山红
高山之上,屯兵虽好,怎奈南澳荒岛,渺无人烟,粮草怎些接济?君臣商量之余,只得顺着果老峰畔经坎石,向青澳、云盖寺(云澳)等方向转移。
果老峰畔,山路崎岖不平,荆棘丛生。太后、幼帝等从来养尊处优,怎受过如此苦楚?荆棘钩住手脚时,只见一滴滴鲜血滴落在草丛间。杨太后想到宋室遭遇,不禁悲从心起,泪如泉涌。陆丞相见太后如此悲伤,一边劝慰,并灵机一动,命殿后的将士在果老山畔修筑了一处杨太后的衣冠冢。既作纪念,又作迷惑之举。

清齐《南澳志》卷十二之“古迹”中载:“宋太后杨氏陵,饶平志载在南澳,相传陵在果老峰,今果老峰尚有遗址。”不过该遗址至今尚无人寻访到。
更为神奇的是,自宋帝君臣经过果老峰后,每到清明节前后,果老山畔就开满了红色的杜鹃花,当地人称为“满山红”。据传,这些满山红是宋帝和太后的鲜血滴落而化成的。更为奇怪的是,澳人清明扫墓经过此地时,看到这么美丽的满山红,总有人把它移植别处,但总是很难成活,或成活却很难开花。
深澳正文学校黄克平收集整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