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康百万”康耀美
来源:
|
作者:shenao
|
发布时间: 2011-12-08
|
16 次浏览
|
分享到:
清朝嘉庆年间(1796一1820),出了一个大富翁,世称“康百万”。根据民国三十六年《南澳县乡贤录》记载:康耀美,字留余,深澳乡人,嘉庆间诸生。他若赡戚鄙,利济困穷诸善举,殆难数计。
康 耀 美
康耀美,字留余,深澳乡人,嘉庆间诸生。旋食廪,十九年贡成均。性孝友,慷慨有远略,不拘拘于章句之学。壮年继父业,事贸迁,赢积日钜。捐深澳虎蹄田五亩五分,西门洋田三亩,较场前园一,充圣庙祀产。复隆澳前江埔、澳角底、为经井、后哈蚪堆脚,及堆之东南畔等园地,大小六处为义。城北门桥,原架以木,购石易之。他若赡戚鄙,利济困穷诸善举,殆难数计。漳州余甘岭麓吼狮溪,为一方孔道,湍急滩险,侍舟济,行旅畏之。耀美斥钜金,构筑石桥,以惠行人。漳人于桥头建祠以祀,至今勿替。道光初,援赈捐例奖授知府衔。十二年,同知崔忻以“善行福助”旌其闾。卒后,阖澳绅衿呈厅核准,祀周公祠。
根据民国三十六年《南澳县乡贤录》记载
|
清朝嘉庆年间(1796一1820),南澳岛的深澳乡,出了一个大富翁,名叫康耀美,世称“康百万”。其发财经历,多有奇闻。 清康熙(1662—1722)年初,福建省龙溪康氏三兄弟,生活甚穷,只得外出谋生。老大、老二分别去饶平县洲的东灶乡、水磨乡。老三康敦厚,在先到南澳岛深澳,做生意的福建老乡李殿宾引进下,迁至深澳谋商。 康熙年末,康敦厚有独子康有麟。雍正年间(1723—1735),有独孙康联登。联登有了五男,却死存康士元。康士元于乾隆年间(1736—1795)又生了五子:耀德、耀美、耀光、耀彰、耀宗,全部长大成人。这是由穷变富,充满传奇色彩的辉煌—代。 乾隆年间,五兄弟在深澳做小生意,日子赤贫。一年夏天,他们受一家富户雇用,兼管吴平寨山坡上一片木子(番桃果)园。 一天,老二康耀美,来至山坡挥锄挖穴,想竖木柱搭寮,以便看护木子。 忽然,掘下去的锄头,发出钉铛之声。他弯下腰去,将穴中的土扒开,发现是一块砖。把砖取上来,感觉异常沉重,估计是金属砖。于是,他赶紧扩挖土穴,把埋于地下的几块砖全取出来。 老二和老大,神秘地把砖带往大陆试销。被懂货者认定是金砖。出卖之,发了小财。 手里有钱之后,康氏五兄弟便在深澳办起了小酒厂。 酿酒第一天,老二康耀美去挑水。走至港中,只见港水全呈乌色,深感惊奇。犹豫之际,不敢按桶下去入水。正想掉头走返时,忽见一位长老抚须笑道:“奴呀,这是乌墨泉水,酿成酒又醇,又有药用。麻疯病人洗此水也能驱病。能遇此水,是你有福气啊!”说完,老人又不见了。 康老二愣了一下。他半信半疑,挑起一担水回去。不出长老所料,乌水所酿出之酒,既香醇,又能祛病,销路甚广,康家由此又发了财。 为了能发大财,征得兄弟们同意,康老二离开海岛,携资前往大地方——揭阳县城去经营榨糖业。 到达揭阳县城后,正值榨糖季节即将开始。他脚忙手乱,赶紧请了—位土水老先生,来规划煮糖大灶的造形及动土日子。那老先生看天望地,然后慢吞吞地说:“你要在10天内,把筑灶材料全部挑进房内。同时,雇人挑一千担土,来这作坊门口围成堤,才可动工砌灶。”康老二听罢,虽不懂其妙,仍按吩咐从事。 10天过去了,土堤也围成了。天突然下起滂沱大雨来。尽管淫雨不歇,洪水猛涨,但大水没有冲进榨糖房内,土水先生悠闲自得地砌起大灶来。雨虽然下了半个月,但灶安然砌成了。雨一停,榨糖节也到,康老二不失时机地开业榨糖。他厚谢了土水先生。 榨糖不久的一天黄昏,一位路马(古代邮递员),走进了康老二的糖行,呈交一封来自上海,封面写“揭阳县含美糖行启”的信。他猜测此信与糖价行情有关,便一面殷勤招待误进本行的路马,一面暗中观阅恰巧没有封口的信。 原来,这是上海大糖行,写给它的分行含美糖行的信。内述上海糖价猛涨,速购糖运往上海。含美糖行位于康老二的合美糖行隔壁,招牌上只有一字之差,而且该字很相似。路马远道而至,时值傍晚,又先到合美糖行门前,便把招牌的“合美糖行”,误看为“含美糖行”,把信错投了。 康老二让路马吃完丰盛的晚晏,安排好歇宿之后,火速筹借巨款,雇了一大批人,当夜把揭阳县城的糖全部抢购起来。 翌晨早餐毕,康老二才道破“含美糖行”在隔壁,请路马把信送去。
|
|